半島公開課丨女子誤碰“化骨水”身亡!警惕身邊這些危險化學品
近日,杭州一女子外出時,不慎踩中廢棄氫氟酸,導致雙腳被灼傷,當場便無法行走;送醫后,被確診為氫氟酸中毒,相繼出現心臟衰竭、呼吸停跳等危重癥狀,最終不幸離世。
據通報:事發地位于余杭區某小區后山,為拆遷廢棄地塊,被該女子誤踩的氫氟酸裝在白色塑料瓶中。目前,針對涉事氫氟酸的來源,公安機關仍在調查中,初步判斷非惡意投放,而是已在此廢棄很長時間;生態環境部門已按規范完成現場無害化處置。
事件發生后,氫氟酸這一被稱作“化骨水”的危險化學品,引發公眾對于危化品全鏈條管理的關注。記者發現,在一些電商平臺上,“氫氟酸溶液”“HF(氟化氫)水溶液”等相關氫氟酸試劑產品可直接購得。氫氟酸為何如此可怕?對于危化品管理,怎樣才能更安全有效?
氫氟酸有多危險?
氫氟酸是氟化氫氣體的水溶液,無色透明,有刺激性氣味,具有極強的腐蝕性,能夠腐蝕金屬、玻璃和含硅的物質,如石英等,被明確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
依據《化學品分類和標簽規范》,氫氟酸屬于“急性毒性”危害級別中的類別1,即毒性最高,皮膚接觸會致命。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科普作者孫亞飛解釋,作為弱酸的氫氟酸,其腐蝕性和毒性遠超過一般的強酸。
“它會和鈣結合,形成氟化鈣,這是一種非常難溶解于水的物質,而我們身體里骨骼中的鈣含量比較高。直接接觸濃度高的氫氟酸或攝入氫氟酸,救回來的概率不太大。”孫亞飛稱。
△接觸了氫氟酸的手部
湖北省安全生產技術協會秘書長蔡格凡介紹,對于救治來講更困難的是,濃度小于20%的氫氟酸灼傷,癥狀往往數小時甚至24小時后才顯現,表現為劇烈疼痛、水皰、皮膚變黑或潰瘍;50%的中等濃度氫氟酸灼傷,痛感也會延遲1—8小時。
注意!一些清潔劑內含有氫氟酸
氫氟酸是氟化氫(HF)的水溶液,是一種危險的高毒性化學品。氫氟酸聽起來有點陌生,但由于它能溶解氧化物,所以不少清潔劑里都會添加這種成分。比如玻璃清洗劑、瓷磚清潔劑、網購的“三無”清潔劑等。
今年1月3日,福建泉州的鐘先生在清理陶瓷上的陶瓷花紙時,雖然已戴上兩層工業布手套,并用棉簽蘸取氫氟酸,但因未使用專業的橡膠手套,且蘸取量較大,氫氟酸滲透進了布手套,造成手指灼傷。
圖源:新聞晨報
武漢市第三醫院皮膚創面修復中心醫生曾靜表示,自己接診的氫氟酸灼傷病患也并不少。
危險的化學品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就“隱藏”在日常生活中。
注意家中化學品的隱形風險
打火機
打火機所使用的燃料都是可燃性氣體,經加壓后充入封閉氣箱,一旦受熱就會迅速膨脹,極易點燃、爆炸。
使用注意:
高溫天,不要將打火機放在車內,也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最好存放在陰涼處,以防受熱爆炸。
不要讓打火機受到擠壓和撞擊。
酒精
酒精蒸氣與空氣混合可能引起爆炸,遇明火、高熱也能引起燃燒爆炸。
使用注意:
家中的酒精,一定要存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要遠離火種、熱源,避免陽光直射。
使用酒精消毒時,應避開火源。
殺蟲劑
殺蟲劑內的丙烷、丁烷成分與空氣混合后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火花或高溫易爆炸。噴霧殺蟲劑瓶內有壓力,外力撞擊或摩擦起熱也易引發爆炸。
使用注意:
避開明火,儲存時遠離高溫和暴曬。
避免與電蚊拍一起使用。
含氯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漂白粉)用于日常消毒和衣物漂白,過量吸入損傷呼吸道,與酸性物質混合會產生有毒氯氣,導致化學性肺炎甚至窒息。
使用注意:
按照使用說明稀釋使用。
避免與酸性物質(如潔廁靈等)一起混合使用。
管道疏通劑
強酸強堿類化學品(硫酸、鹽酸、氫氧化鈉)存在于潔廁靈、管道疏通劑中,具有強腐蝕性,可致皮膚灼傷、組織壞死及呼吸道損傷。
使用注意:
佩戴護目鏡、手套、口罩、面罩,穿防護服,盡可能避免皮膚和黏膜暴露。
管道疏通劑成分不一,不可混合使用。
使用過程中切勿湊近觀察。
外出時注意識別
危險貨物運輸車
外出時,經常能看見危險貨物運輸車輛,車型通常為罐車和廂式貨車兩種,車輛的醒目位置都有“危險品”標識。
常見的危險品標志。圖源:北京應急
駕駛人若在路上遇到這些車輛,應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車距,減速慢行,避免追尾;
超車前打好轉向燈示意超車,并與其保持安全的橫向間距;
若暫時無法超車,應留意其運輸的危化品種類,一旦出現意外,能立即做出針對性的自救措施;
停車休息時,不要在危化品車輛旁長時間逗留,更不要在車輛附近吸煙。
一旦接觸化學品
如何進行院前急救?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醫師李孝建建議,無論接觸哪種危險化學品,都可遵循“先自救、快就醫、講清楚”的原則,最大限度降低傷害。
當皮膚接觸到化學品,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襪、手套等,避免化學品持續作用。用大量流水沖洗接觸部位,沖洗時間至少15分鐘,沖洗后立即就醫。
若化學品為粉末狀,應先輕掃粉末再沖洗,避免摩擦加重損傷。
若吸入化學品氣體,要立即脫離污染環境,轉移至通風良好處。若出現咳嗽、呼吸困難、頭暈等癥狀,應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劇烈活動,及時就醫。
若誤食化學品,切勿強行催吐或自行隨意進食飲水,應盡快就醫。
就醫時,盡可能說明接觸的化學品名稱、濃度、接觸途徑(皮膚、眼部、吸入、誤食)、接觸時間以及已采取的自救措施,以便醫生快速制定救治方案,為搶救贏得時間。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國家應急廣播、應急管理部、北京應急、中國新聞網、央視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