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盯牢奪命“化骨水”刻不容緩
9月9日,杭州余杭一女子散步時踩到廢棄氫氟酸,送醫后搶救無效身亡。當地9月15日通報稱,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現場已無害化處置,“事發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據9月16日最新消息,事發地是拆遷后廢棄地塊,調查人員在現場再次挖出兩瓶氫氟酸。這起悲劇令人痛心,暴露出危化品管理存在的重大問題,也給社會敲響了警鐘。
氫氟酸有著“化骨水”之稱,腐蝕性和毒性極強,主要應用于化學實驗和工業領域,例如除銹、玻璃蝕刻、去除硅晶圓表面氧化物等。普通人在生活中本不應輕易接觸到如此危險的化學品,此次卻出現在公共空地上,背后反映出的是危化品管理全流程的漏洞。
從生產環節看,若企業嚴格遵守生產規范,對原料和產品妥善管控,氫氟酸就不會輕易流入社會。然而,現實中部分企業為降低成本、追求利潤,忽視安全生產和管理,可能導致氫氟酸泄漏或被不當獲取。而氫氟酸在儲存、運輸和廢棄處置方面,同樣有著嚴格專業的規范。如今卻被隨意遺棄在空地,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成為“奪命殺手”。
不僅如此,網絡銷售平臺也存在監管缺失情況。在某些網購平臺,最低8元就能買到氫氟酸,商品頁面僅簡單提示戴手套使用,對剩余試劑處理及危害告知不足,還標注免責條款。這使得危險品輕易流入普通人手中,增加了潛在風險。
此次事件并非個例,此前浙江環衛工人被強酸腐蝕、廣州環衛工接觸氫氟酸受傷等事件,都表明危險化學品末端管理存在盲區。隨著工業發展,化學品使用和廢棄物增多,部分企業和個人受利益驅使或管理不善,偷倒危化品。而監管力量有限,難以全方位覆蓋,導致類似悲劇不斷上演。
為避免此類悲劇再次發生,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政府部門應強化監管,加大對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處置各環節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非法傾倒等違法行為,提高違法成本。同時,完善監管機制,加強部門間協作,實現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網購平臺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對危化品銷售的審核和管理,禁止違規售賣,對違規商家嚴肅處理。
此外,還要加強對公眾的安全教育,通過社區宣傳、學校課程等方式普及危化品知識,提高人們對危險化學品的認知和防范意識。醫院等醫療機構也應提升對氫氟酸中毒等特殊病癥的救治能力,儲備足夠的解毒劑,加強醫護人員培訓。
城市治理不應忽視這類“小概率”事件折射出的“大問題”。只有構建起嚴絲合縫的危化品管理體系,才能真正保障公眾安全,讓人們安心生活。
(半島全媒體首席評論員 姚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