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半島都市報創刊二十周年 | 20年,我們一同守望

2019-08-09 09:59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158469) 掃描到手機

半島記者 劉雪蓮

20年前的那個夏天,一群滿懷新聞理想和熱情的熱血青年,從天南海北、各行各業,會聚到青島濰縣路55號,在青島這片藍色沃土激情創業,濃眉大眼的半島都市報走進青島市民的生活。

20年過去,半島從一份報紙,成長為報網端微深度融合的全媒體生態圈。“精彩源自創新”,半島一年一個足跡,不斷突破自我。

20年,半島與青島這座城市一起成長,見證青島成長的點點滴滴,提升青島的城市溫度。

20年,我們和讀者交流的紐帶在變,但我們的初心依舊,有事情找半島,我們值得您的信賴。

>>>從紙端到指端

我們始終與讀者在一起

“沒有廣大讀者的認可支持,就沒有半島的今天。只有始終以讀者和用戶為中心,切實強化讀者、用戶意識,讓群眾覺得有用、管用,半島的軀干、枝葉才不會枯萎。”在半島,我們一直把讀者放在很高的位置。

10年前,你可能習慣于在上下班路上買一份半島都市報,看看都有什么大事發生;今天,你可能習慣于早晨起床或者晚上入睡前,拿起手機,瀏覽一下半島新聞客戶端、看看半島都市報的公眾號,讓自己不要錯過重要的消息。

20年,從紙端到指端,從報紙到手機,半島與市民聯系的紐帶在發生著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們始終在一起。聽取讀者的心聲、關注讀者的難題,我們初心不變。

年輕的半島人曾經在狹小的濰縣路55號奮戰8年,那是一個你開車繞著轉幾圈都很難發現門頭的小地方。但是,艱苦的辦公環境阻擋不了我們與讀者之間的密切互動。

并不寬敞的熱線新聞辦公室里,六七部熱線電話一起響是很平常的事兒。值班的記者,經常是左手一部電話,右手一部電話,脖子上還要夾一部電話。

曾有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來半島接聽讀者的新聞熱線,短短兩個小時,數百個電話涌入,接電話的負責人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從此對半島影響力印象深刻。

2007年8月9日,半島從濰縣路55號搬到南京路110號。科技的發展,使得半島不再囿于一張報紙,半島有了半島新聞客戶端、有半島都市報公眾號、有微博、有眾多的微信群。半島和讀者的交流,也不再僅僅局限于熱線電話。

經常關注半島都市報公眾號的讀者們,都對一個名字特別熟悉——姚桂枝姚大姐。近兩年多來,幾乎在每天的半島都市報公眾號文章下面,都能看到姚桂枝的留言。很多讀者的習慣是看完公眾號的稿子,再去下面找姚大姐的評論,如果沒看到,就會留言:“這件事,姚大姐怎么看?”

今年50歲的姚桂枝,原來就是半島都市報的粉絲,家里訂了十多年報紙。后來看到報紙上的半島都市報微信公眾號,就掃了二維碼,從此開始“走紅”。

“我和半島是相互成全。”姚桂枝說,在半島這個平臺上,自己通過留言傳遞了想法和正能量,讓更多人認識了自己,而自己也在不斷宣傳半島,讓更多人了解半島。

除了熱線電話、新媒體留言,微信群的互動,也成為半島與讀者親密接觸的重要陣地。今年高考填報志愿期間,半島都市報邀請駐青高校招辦主任為家長答疑,陣地就是微信群。17個微信群,約5000名考生家長,可同時與招辦主任們交流。

今年8月9日,半島都市報20歲生日之時,當讀者們登錄新改版的半島新聞客戶端時,會驚喜地發現,新的客戶端已經有了“找記者”的功能,讀者和記者可以更加零距離溝通。

>>>當大事發生

給你最新最精彩的內容

每當大事發生,很多青島人會習慣看看半島怎么說。

2003年3月21日,美伊戰爭爆發,已在早晨出過報的半島都市報,迅速推出下午版,報道最新戰況。這在青島報業史上是第一次。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2010年7月12日,推出南非世界杯號外,第一時間給讀者帶來巔峰之戰的精彩。

2011年3月11日,日本“3·11大地震”,半島記者劉延珉深入日本青森、新瀉、福島等地震和核輻射區內現場采訪,并舍身跟隨中國駐新瀉總領館到最危險的核輻射警戒區內護僑,帶領52名中國僑民安全撤離。他的攝影組照《悲歡離“核”》,獲2012年全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

頒獎詞是這樣寫的:“世界新聞熱點不斷增多,國內一些主流媒體也紛紛參與其中,派出優秀的記者采訪報道,發出了中國記者的聲音。”

2012年2月27日,北海艦隊首次護航亞丁灣,半島進行獨家報道。

2018年6月,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從4月起,半島開始推出“相約上合,風從海上來”系列報道。

“構建命運共同體,書寫上合新篇章”;“上合正是揚帆時,山青海碧再出發”……半島發出自己響亮的聲音。

稿件、圖片、視頻、漫畫、長圖、動漫……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報道中,半島拿出十八般武器,多種產品形態聯合出擊,報網端微一體化呈現。

2019年4月,海軍節和中俄海上聯合軍演在青島舉行。

海陸閱兵有啥不同?為何選擇在青島舉行?三代海軍老兵情鑄MV,75歲少將出演男主角,一天點擊量過百萬。半島用自己的報道,把海軍節和讀者拉得更近。

而在中俄海軍-2019海上聯合軍演活動中,半島更是作為山東獨家媒體參與報道,在十天的時間里,記者零距離探訪俄羅斯軍艦“瓦良格號”和中俄兩國海軍陸戰隊員真槍實彈大比拼等,為讀者獻上豐富大餐。

>>>深愛這座城 讓我們的城市更有溫度

從20年前的那個夏天起,半島都市報與青島這座城市融為了一體。半島見證并記錄了青島城市發展的每一重大時刻。

2009年3月31日,《半島都市報》A4版整版報道了地鐵一期的新聞,一直到7年多之后的2016年12月18日,地鐵3號線全線通車,青島正式進入地鐵時代,數千篇報道見證了青島地鐵夢的實現。

2014年6月,國務院批復山東省政府,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式成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6月10日,半島推出“國家戰略”特刊,近20個版面,描繪西海岸新區藍圖。

2016年8月,半島獨家推出“青島為什么能”系列報道,對青島經濟轉型經驗進行深入解讀,全面總結青島以城市全域規劃為基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經濟供給側改革的轉型經驗,為中國經濟的轉型之路提供青島樣本。

2016年9月,半島又推出大型全媒體策劃“我的青島我的夢”系列報道,詳細解讀了青島近年來在交通布局、產業調整、商業規劃、社會民生建設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2017年1月,圍繞“青島五個縣區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百億”一事,半島刊發深度報道《從“落榜”到“霸榜”,全域統籌發展走出“青島路徑”》;圍繞“青島GDP破萬億”刊發深度報道《青島優勢:透視萬億GDP的含金量》。

2017年9月21日,推出“新即墨,大青島”專題報道,全面剖析即墨市撤市設區對于即墨以及青島的影響。

2019年3月份,青島市委推出“學深圳、趕深圳”城市發展戰略。半島多次派出專門采訪團隊赴深圳采訪,先后推出“印象深圳”“讀懂青島”“厲兵鵬城”三組系列報道。青島學深圳,差距在哪里?青島趕深圳,優勢在何方?學好趕得上,關鍵在思想。這是半島之問,這是半島的聲音。

2019年7月,當青島港合并威海港,以及山東省將組建港口集團的消息“刷屏”時,山東也已經吹響了膠東半島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嘹亮號角。

2019年7月,“大半島與一體化”系列報道重磅推出:“時代機遇篇”“他山之石篇”“奮起直追篇”“攜手共進篇”“龍頭擔當篇”,篇篇擲地有聲。

愛一座城市,就希望她更好。從創刊開始,20年來,半島用堅持不懈的輿論監督,讓這座城市更好。黑心肉、黑心棉、黑心油、黑月餅……初入青島的半島,用一連串的“揭黑”稿件,成為最受青島市民信賴的媒體,大家有事情找半島。

2016年8月,膠州一中高考考生常升被同班同學篡改志愿,名落孫山。半島記者連夜采訪并出稿,掀起了全國性輿論熱點。隨后6天,半島全媒體平臺全天候關注,與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中央級媒體共同關注常升的命運,直至他最終收到陜西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刨根問底,米羅灣“奇葩樓房”究竟是如何誕生的?》《挑客拒載,還兼職當“導游”》《卡丟不能掛失,余額無法返還》……20歲的半島,依然“挺身”為市民直言,促使某些部門完善工作。

如果說揭黑是刮骨療毒,過程不免痛苦。半島對于這座城市最普通、特別是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幫助,則讓青島成為一座更有溫度的城市。

為母親去世、跟著來青打工的父親住在男工宿舍的10歲女孩青青尋找寄養家庭;幫助膠南血癌女孩魯若晴;幫12歲唇腭裂男孩張昌文彌補微笑缺憾……一系列深陷困境中的人,因為半島的報道,被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包圍。

尋親江南、最美彎腰女孩兒、即墨女教師崔金華翻墻救下煤煙中毒的一家三口、平度“輪椅女孩”蔡東曉帶著媽媽讀大學……一個個人間大愛的故事,溫暖你我。

20歲,正青春的半島,值得你更多的期待,希望帶給你更多驚喜。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湄潭县| 沙洋县| 安化县| 婺源县| 大英县| 玛多县| 深州市| 丹寨县| 盐亭县| 什邡市| 衡南县| 南昌市| 托克逊县| 祁连县| 梅河口市| 行唐县| 天门市| 阿荣旗| 平舆县| 方山县| 延寿县| 昭觉县| 万州区| 株洲市| 新乡市| 栖霞市| 池州市| 和龙市| 依兰县| 西贡区| 瓦房店市| 会泽县| 商丘市| 呼图壁县| 深圳市| 台东县| 甘孜| 祁连县| 化隆| 五河县| 洪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