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突破年。近日,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印發《2021年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將著力從主體責任落實、宣傳發動拓展、群眾習慣養成、分類...
“68變3”,小區環境更美了!李滄再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精準投放示范小區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垃圾分類定時定點精準投放,李滄再添一個示范性小區。3月15日上午,淅瀝的小雨擋不住春和社區居民的熱情,當天,虎山路街道春和景明一期小區的3處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站正式啟用。據了解,在大大提升垃圾分類精準投放率和小區衛生條件的同時,該小區還正進行“撤桶還綠地”工作,讓小區環境更美更宜居。
15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小區探訪發現,在其中一處智能垃圾分類收集站,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絡繹不絕,在垃圾分類指導員的講解下,大家有序分類把不同垃圾歸集收納,既干凈衛生又精準智能,“好的社區環境,需要咱居民共同配合,現在連垃圾回收都這么智能而且精細化了,小區的環境更美了,咱住著也更舒心。”小區居民孟先生說。
據了解,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李滄區虎山路街道春和景明小區前期強化硬件設施,通過發揮黨員引領作用、垃圾分類指導員站桶指導、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養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精細化的開展,小區也暴露出原先桶點多、廚余和其他垃圾投放不夠精細等問題。
于是,在李滄區垃圾分類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虎山路街道歷時3個多月,通過民意了解、多方探討、設備地址選取、前期宣傳部署等工作,撤掉了68個垃圾桶,合并成3個智能垃圾分類收集站,采用集成創意的收集站,將智能化與人性化合二為一,不僅擁有智能語音交互、全無接觸式洗手區域,還具有除味噴淋、滅火報警、消毒殺菌等功能。既滿足兒童、老年人的垃圾分類投放需求,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讓垃圾分類的實施更便捷,極大地簡化了垃圾分類的流程,降低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門檻。
“有了智能垃圾分類收集站,原先小區里面垃圾桶多、夏季垃圾味道難聞、蚊蟲滋生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小區居民劉女士高興地說。此外,記者了解到,為了確保垃圾分類精準化投放高質量落地執行,李滄區還在全市創新組建了區、街道兩級督查小組,并適度提高了垃圾分類指導員的補貼。
據介紹,眼下,春和景明一期小區“撤桶還綠地”的工作也正在逐步進行,三十余個桶點經過改造后將復原成為綠地,增加小區的綠化度。“通過‘一撤一并一還’,提升了整個小區的宜居環境。春和景明一期小區的這個示范,我們下步將在整個街道推廣開來,完善精細化分類體系,全面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習慣。”虎山路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