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李哥莊鎮“小鎮”的夢想正一步步向現實蛻變的時候,當大沽河治理工程浩浩蕩蕩進行的時候,在這座沽河岸畔的小城市跨越發展的腳步聲中,異常響亮的聲音被激起,那便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號角,它打破了秋日的平靜,給這座小城增添了濃濃的田園之風,也對不久的未來勾勒出一幅嶄新的魅力小鎮、
新城典范的現代農業新圖景。從去年起,規劃圖紙上的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無人機讓農業發展提效率 在鴻飛大沽河農場場主王興遷的農田里,新上了一臺“新式武器”——單旋翼植保作業無人機,“這架無人機,價值 26.58萬元,是用來噴灑農藥的高科技產品,”王興遷一邊指著這架飛機,一邊興致勃勃向記者介紹。據王興遷本人介紹,這架無人機,身長大約兩米左右,旋翼展開約長1.8米,構造和大型直升飛機一樣,只是零件按照比例有所縮小,可以說是直升飛機的“微縮版”。據了解,這是青島市財政和農機部門聯合拿出的專項補貼,給種糧大戶王興遷的獎勵,這個獎勵著實讓王興遷的信心倍增。王興遷說道,無人機最大的優點就是效率高。
近年來,從發展規模農業、提高農業效益出發,李哥莊鎮積極探索推進農業土地流轉,全鎮目前已流轉土地面積1.2萬多畝,其中,流轉為糧食種植面積0.8萬畝,流轉為蔬菜種植面積為0.4萬畝。通過土地流轉,培育了13戶種糧大戶和6個家庭農場,其中,王興遷的5000畝農場在全省首屈一指、赫赫有名,而他的農場的高科技裝備也為他的現代農場增彩了不少,可以說高科技裝備的出現讓現代農業步步為營。
自從有了這個高科技產品,30畝的農田,以前一個工人需要干一天半,現在用飛機噴灑只需十來分鐘,效率提高80倍,5000畝農作物僅人工防治費每年就可節省16萬元~26萬元。
抱團發展合作社遍地開花 金秋時節,褪去了昔日寧靜與安逸的沽河岸畔,在機器轟鳴與塵土飛揚聲中,越發顯得神采奕奕和飽含深情。被大沽河水孕育的兩岸的土地,滋生了一個又一個農業示范園區的萌發、成長、壯大,促生了一個又一個專業合作社的誕生,如大沽河稻米種植、南王冬棗種植、雙京養豬、新馬家莊養蝦等各色多樣的專業合作社、農業科技示范園、生態農業觀光園、沽河水稻種植園等等。瓜果飄香,金穗搖曳,靈芝盆景可謂是奪人眼球,完全可以用此處風景無限好來形容。
走進位于大沽河西岸的青島大沽河香稻產業園區,會讓人頓時覺得聞到了秋天的味道。黃燦燦的稻穗在秋風中低垂著臉頰,一副嬌羞的樣子,這是李哥莊鎮河榮二村的“一寶”,河榮二村村主任毛瑞先喜悅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據他介紹,沽河大米是一年一季,成熟期長,顆粒飽滿,“今年這個稻子長得好,質量肯定比去年還好。”毛瑞先告訴記者。
如果說重拾水稻種植是一種對歷史的延續,那么靈芝種植便是一種對現在的發掘。李哥莊鎮小窯村陳維軍的靈芝種植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的名聲大起,如今已是初具規模了。
據了解,經過他的潛心開發和研究,靈芝品種已經多種多樣,靈芝茶、靈芝盆景、靈芝片、孢子粉等,靈芝身上的“寶”被他一一挖掘了出來。陳維軍說道,“今年的投資超過了往年,不但采用了特殊的培育方式助長,而且從國外引進了專門適
合靈芝生長的肥料。”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靈芝的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由于試種取得成功,陳維軍備受鼓舞,他不僅成立了青島鳳儀水岸靈芝專業合作社,今年還準備擴大靈芝的種植規模。
據了解,在李哥莊鎮,像大沽河稻米種植、鳳儀水岸靈芝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組織共有32家,入戶社員1684戶,實有成員3780人,帶動農戶5020戶,出資總額3299萬元,固定資產總額3743萬元,年銷售總收入5310萬元,報團發展的合作社遍地開花讓當地農民嘗到了不少的甜頭。
品牌農業助推產效雙增 農民在種好蔬菜、水果,養好魚蝦之余,怎樣才能提升農產品的價值?李哥莊鎮的農民逐漸漸意識到商標的重要意義,如今,在李哥莊鎮,制帽企業創國標,制飾企業創品牌,李哥莊農民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在李哥莊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不少農民積極去申請商標,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全鎮共培育“沽水”牌毛蟹、“延年益壽”大米和“野鴨湖”牌稻米等8個農產品商標。
亮出品牌就意味著有了市場。今年,李哥莊鎮賈疃村村民李志剛申請了“沽水”牌商標,他告訴記者,“有了品牌的助推,今年的毛蟹肯定會比往年大賣。”果不其然,去年,很多人通過朋友介紹、口口相傳知道了李志剛的毛蟹,今年,注冊了商標之后,很多人早早地就開始預訂了,中秋節前后,訂單一個接一個,李志剛的“沽水”牌毛蟹,在膠州市面上的口碑,一點都不亞于陽澄湖的大閘蟹,其鮮、香的口味甚至可以與之相媲美。品牌慢慢地做起來,品牌效益馬上顯現出來,不但銷路更好了,連毛蟹的附加值都提升了,品牌農業的助推也讓它的產效出現了雙增。
文/圖 記者 王曉婕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曹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