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視規劃引領,功能布局科學合理 ;更加重視大項目引進,產業發展以點帶面;更加重視產業支撐,鎮域產業提檔升級;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市政功能擴容提質;更加重視生態宜居,環境品質顯著提升;更加重視制度創新 ,管理服務優化增效。2013年,
李哥莊鎮在全面建設小城市先行區的目標指引下,深化“大項目觀、環保觀、民生觀”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大做強傳統支柱產業、做精做深新能源、新材料大項目,做優做活新興農業,聚力推進民生事業,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承接權限下放,優化機構設置,小城市管理的實效化 、精細化水平大幅躍升,轄區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規劃先行,理清小城市發展思路
城市建設必須規劃先行,規劃是前提,是基礎,是關鍵,規劃得好才能建設得好,管理得好,一個好的規劃,不僅是城市建設的綱領,也是城市建設的依據,更是城市競爭的資本。鑒于這一點,在青島市、
膠州市兩級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李哥莊鎮小城市建設的基礎上 ,李哥莊鎮堅持規劃先行,強化規劃引領的作用,誠如李哥莊鎮黨委書記李述獻所說,“規劃是小城市的藍圖,更是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路線圖,要培育小城市,必須先有思路 ,規劃就提供了這種思路。”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李哥莊鎮立足于高起點,著眼于高標準,致力于高品位,對鎮域規劃在前兩輪已形成初步規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小城市培育試點、大沽河治理、膠東國際機場就近落戶、紅島經濟區規劃修編等大好機遇,投資近1000多萬元,聘請中咨城建(上海)設計有限公司,修編鎮域總規、概念規劃等,并多次邀請清華大學、中規院深圳分院、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山東建筑大學等專家咨詢征求修改意見。
大項目以點帶面助推經濟發展
2013年以來,李哥莊鎮先后引進投資10.8億為新能源配套的天航動力、投資8億元生產環保低碳新材料的德才高科等30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項目。經過十多次的考察、商洽,2013年12月25日,與正大集團、百悅集團在北京正式簽約,共同參與李哥莊小城市建設,堅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與產業導入”并舉,項目總投資達260億元。其中,投資150億元進行土地整理、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通過組織引進總部經濟、名牌教育、高端醫療、高端制造、生態旅游等戰略性、引領性企業入駐,完成產業投資110億元。
集群發展,鎮域產業提檔升級
傳統產業方面,制帽產業成為“中國制帽之鄉”后,制定出國家首個制帽行業國標——六片帽生產標準,力爭“十二五”末打造成100億級帽業產業集群 ;新興產業方面,先后引進天航動力、德才高科等30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總投資達150多億元。采取騰龍換鳥的方式,引進世界 500強富士康收購海源實業70% 的股份,建成國內最大的軌道車輛 、帷幕墻、3C 產業元件等科研、制造中心。目前,已步入批量生產。爭取“十二五”末打造成100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200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生態農業方面,新成立的青島鴻飛大沽河農場,各類農業機械總投入已達800多萬元,流轉土地5000多畝,計劃超過1萬畝,開創青島市運用無人駕駛飛機進行農業種植管理的先河。
在創建成國家AAA 級景區的基礎上 ,圍繞《沽河金岸》旅游規劃,深入挖掘大沽河黑陶、十六湖、紅色旅游等文化,全力打造具有生態田園氣息的特色旅游小城市。深入挖掘推介黑陶、沽河大米、沽河毛蟹、沽河冬棗等一批特色旅游產品。依托國家3A級旅游景區——沽河金岸,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打造中國最長的鄉村環形自行車道。對接膠東國際機場,積極承接臨空經濟區輻射,著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
市政功能擴容提質,普惠民生
2013年,李哥莊鎮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先后投資1.6億元建設啟用了達省級規范化標準、容納學生3000人的膠州八中新校;投資500多萬元修繕加固校舍,保證鎮駐地兩處小學2500名學生有寬敞明亮的環境學習;投資700萬元擴建5處幼兒園;投資近千萬元,建立鎮級養老院和殘疾人托養中心、居家服務站和4個日常照料中心,使全鎮的老年人和五保戶、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得到較好的照顧和護理,有效提高了養老社會化服務水平。
投資1500萬元建設的全省首家鎮級數字影院主體竣工。投資1億元,一期日處理兩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主體年底竣工,與其相配套的長達6公里的金冠韻河雨污分流主管道已敷設完工;投資4000多萬元,對鎮區3條總長8公里的主要道路進行硬化、綠化、亮化。投資3000萬元改擴建麒麟公交公司,新增車輛近百臺,實現了村村通公交、校車校校到;投資860萬元新建一處1500平方米的警務大廳,實現車輛掛牌、審車 、事故處理一站式辦理;計劃投資6000萬元的一級甲等衛生院正在籌建中。同時,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集中供水、供氣、供熱,供電實現環網模式,固體垃圾實現了統一清運。在新型社區建設上 ,規劃了沽河社區、河榮社區等10個新型社區,小城鎮集聚型社區、中心村服務融合型社區各5個。同時,引入民生銀行,為城市建設拓展了融資新平臺。
增強環境整治,鎮域環境日益改善
2013年李哥莊鎮每年出資140多萬元,建立起“戶集、村收、鎮運”的垃圾清運系統。定期組織機關干部、志愿者隊伍等團進行環境集中整治。籌資2000多萬建設“十里長廊”,提升204國道綠化檔次。大沽河林帶建設完工,沿岸村莊大規模綠化工作有序推進。為保護大沽河生態,關停了沿河11家窯廠;投資300多萬元,實施環境連片整治工程,對周邊690戶、2317人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充分挖掘大沽河水系、灣塘歷史淵源,加大十六湖整治力度,打造水城相間的生態景觀。
創新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和發展活力
2013年,李哥莊鎮更加注重體制積極創新,提效促優,優化機構設置,打破原有機構建制,新組建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辦公室、旅游發展辦公室和大沽河綜合治理辦公室。重新研究設立了30 多個公共服務中心服務窗口,通過強化業務學習,組織定期、專題培訓,確保順利承接178項行政審批事項和62項監督服務事項。以鎮公共服務中心為中心,以2公里為服務半徑,抓好社區管理和居民服務,激發發展內在活力。建設啟用八個社區服務中心 ,協調公安、工商、勞動、教育、民政、計生等部門聯動,做好人口集聚過程中治安、勞資、計生服務等保障工作,把服務半徑縮小到2公里以內。完善智能辦公平臺——“智慧李哥莊”,將服務終端延伸至村莊、企業、工商戶。完善第一批5個村莊的信用超市設立便民服務站,進行水電網話、有線儲蓄、車票機票等一站式辦理試點,打造家門口服務圈。
依托膠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李哥莊市場,發揮企業服務QQ 群、企業管理服務網站、人力資源市場“三大服務平臺”作用,由鎮財政出資,社區、村莊聘任勞動協理員,負責轄區勞動力動態管理、失業人員登記、用工信息傳遞,代理有關保險手續等,提供就業、參保方面的服務,為解決務工者求職難和企業用工難問題搭建橋梁。
爭取市公安局和環保局支持 ,分別設立交警工作站,派駐執法人員,加強執法管理。在膠州市第一個建立鎮級應急救援大隊、第一個設立鎮級交警工作站、第一個設立青少年安全培訓中心 ,為群眾提供全面化服務。以家庭為單位建立起戶籍數字管理系統和“房屋—人口”信息雙向查詢網絡。成立了“青少年應急安全知識教育基地”、組建了“膠州市應急救援大隊李哥莊分隊”。投資2000多萬元,在公共區域、企業單位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監控探頭2400多個,成為省內首個電子視頻全覆蓋的鎮。加快推進李哥莊鎮綜合警務大廳建設,探索將戶政、駕照到期審核、駕照科目一考試、簡易交通事故處置等服務下放,實行“一站式服務”,實現現代警務運作的平臺模式,完善社會管理體系。
以文化建設為抓手,以尚德膠州為載體,加快鄉村文明建設。在全鎮設立39個村級文化大院、40個農家書屋,強化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開展了評選“十佳新李哥莊人”、“最美李哥莊人”、“十星級文明戶”等活動,建立健全101干部聯戶、一查三問督辦、1377幫扶、365全天候服務四大機制,安排黨員干部與群眾結對幫扶,全力倡導樂善好施、互幫互助的社會風尚。
文/圖 記者 匡雅慧 本報通訊員 高鵬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