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港,黃河三角洲開發的突破口
世界上每一個大江大河入海的區域,都是一片經濟發達的熱土。而唯有黃河三角洲,卻長期沉寂。
多年來,開發和建設黃河三角洲的呼聲一直沒有停過,上上下下對黃河三角洲關注的目光一直沒有減少。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對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和建設更多停留在了規劃和口號中。該如何開發好這片土地,開發黃河三角洲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身處黃河三角洲中心的東營人在苦苦探索。
放眼世界,港口是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港口可以帶動工業、物流、商貿、旅游業的發展,港口經濟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據統計,全球35個國際化大型城市中,其中有31個是因為港口發展起來,港口無論在任何國家,都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
東營港地處環渤海經濟區和黃淮經濟區的交匯區,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以港口建設為突破口助推黃河三角洲的開放開發,打開沿黃經濟帶的海陸通道及黃河三角洲出海口,使之成為銜接環渤海經濟區與沿黃經濟帶的重要樞紐,成為了一種共識。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茍增杰表示,一個定位準確、功能完備的東營港,可以成為連接國際、國內兩個扇面的紐帶,可以充分發揮對內對外的凝聚力和輻射力,起到國內外經濟聯系的橋梁作用、現代化建設的先導作用、外因內轉的基地作用。黃河三角洲只有選擇東營港作為支撐點和突破口,才能更好地推動整個區域乃至更大更廣闊的腹地開發建設。
不僅如此,開發建設東營港,是歷史賦予的重任,更是現實賜予的機遇。茍增杰說:“在龍口港到黃驊港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之間,至今沒有一個占絕對優勢的區域性大港,而東營港居于這段海岸線的中心位置。東營港內聯魯北、魯中、魯西經濟腹地,是晉冀豫部分地區最佳出海通道。”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侯國本先生在其專著《東營港》中斷言:東營港海域條件遠比天津等港口優越,可以建成國際航運中心的世界名港址。東營港所在海域,與天津港、黃驊港、濰坊港、濱州港相比,負10米、負15米水深到岸邊距離最近,特別是在負15米等深線,潮差僅為0.3米,幾乎沒有令人頭疼不已的泥沙淤積問題,這是極為難得的,是環渤海地區泥質海岸中建港條件最好的。充分發揮這些比較優勢,加快深水大港建設,擴大吞吐量,擴展腹地空間,既是重大戰略抉擇,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幾乎所有開發建設黃河三角洲的戰略設想都明確地指向了一個目標:港口,建大港口,在黃河三角洲建設一個大港口!
2009年11月,國務院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批復中明確提出:要強化東營港的區域中心港地位,發揮臨港產業區龍頭帶動作用,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產業集群式發展。《規劃》所指的臨港產業區,是包括“四區一城”1200多平方公里的整個主體產業區,其中以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為依托的臨港產業區處于頂端和最前沿,是整個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龍頭。
東營港,作為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突破口,終于確定。2010年4月,東營市委、市政府在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召開大會,動員全市上下迅速行動起來,推動東營港及臨港產業區突破崛起,開創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新局面。
“港口興則東營興,港口強則東營強。作為全市的核心戰略資源,作為全市實現跨越發展的強力引擎,集全市之力推動東營港實現突破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更是市委、市政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剛剛履新東營市委書記的劉士合同志在助推東營港突破發展現場辦公會議上的講話振聾發聵、振奮人心。
方向已明,決心已定,號角已響,東營港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