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的港口和產業區
要建,就建一流的港口;要建,就建一流的臨港產業區。滿懷“拓荒牛”精神的
東營港人披荊斬棘,奮力拼搏,在港口建設和臨港產業區建設上創下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
近年來,東營港始終堅持“國際標準、世界眼光”的建設理念,在省政府批復的《東營港總體規劃》指導下,當前,東營港建設正在全速推進。東營港12公里引橋全面建成,中海油2個5萬噸級原油燃料油碼頭、2個5千噸級成品油碼頭、萬通2個2萬噸級燃料油碼頭、寶港國際4個5千噸級精細化工品碼頭等十大業主碼頭全部投用,東營港貨物吞吐能力突破3000萬噸,港口輻射功能明顯增強。東營至旅順的客貨滾裝船航線已經復航,成功打通華北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的海上通道,進一步完善了東營港港口功能。同時,按照東營港總體規劃要求,重點加快萬佳港航4個1萬噸級液體化工品碼頭和10萬噸島式原油碼頭論證進度。采取“引橋式延伸、環抱式港池”相結合的模式,建設13.24公里防波堤,形成16.64平方公里港池,建設4個突堤,分別布局泊位。計劃到2015年,東營港吞吐能力達到5000萬噸;到2017年,東營港建成泊位52個,港口吞吐能力達到7000萬噸;2020年達到億噸,建成現代化國際物流港和區域中心港,實現東營人建設億噸大港的夢想。
作為荒堿鹽灘上誕生的開發區,基礎配套條件差、難度大。近年來,東營港經濟開發區通過加大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完善生產生活等配套設施,有力地支撐和保障了開發區建設。同時,為增強港口集疏能力,有效拓展腹地范圍,更好發揮東營港的區域帶動作用,東營市委、市政府啟動東營疏港鐵路和興港公路建設。據悉,東營疏港鐵路擬接軌于黃大、德大鐵路,經利津、河口至東營港,全長98公里,概算投資近40億元,設計年貨運能力2500萬噸,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興港公路連接東營港和仙河鎮,10分鐘車程,全長13.1公里,雙向六車道,概算投資3.7億元,現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10月份通車。同時,濟東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與東港高速對接,到濟南將比現行路線縮短60公里以上。屆時,東營港可實現海路、鐵路、高速公路的無縫隙連接,真正成為連接東北經濟區與中原經濟區、山東半島與京津唐地區的交通樞紐。按照“與碼頭庫區同步投產、管廊布置適度超前”的原則,投資18億元建設了30公里長的公共管廊帶,為實現碼頭—庫區—企業全管道、全封閉連通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效地提升了港口作業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東營市委、市政府和勝利油田高度關注的總投資10億元的防潮堤工程正在加快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億元,順利實現了工程全線合龍;投資1500萬元建設了封關區圍網、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交通安全警示系統等設施,實現了港區全天候、無縫隙監管;投資7.8億元建設了開發區金融中心;同時還建成了企業職工公寓、公共租賃住房、金港商城、海員俱樂部、海運學校、東港新村、兒童中心、幼兒園等系列配套項目,進一步提升了全區管理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完成基礎設施配套投資67億元,達到了“七通一平”的基本要求,區內已建成通車道路100多公里,鋪設供水管線84公里,架設電力線路150公里,日供水能力達5萬噸。
環境也是生產力。今年以來,東營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推動開發區跨越發展,研究出臺了《關于推動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加快科學發展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落實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市級管理權限有關事項的通知》等兩個重要文件,要求市直各部門、單位要從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效率、完善辦事制度、規范行政行為等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展現一流的素質、一流的干勁,為推動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建設發展保駕護航。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何寶民說,我們每周都要召開項目手續辦理調度會,主動服務企業,積極幫助企業解決手續問題,企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管委會領導和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幫忙處理、解決,甚至比企業還要著急。在項目審批過程中,開發區實行“班子成員包項目、科級干部掛項目、委辦科室推項目”的模式,通過年度部署、月初計劃、月底檢查、全程跟蹤、全程督辦,不間斷地做好項目動態管理工作。在優化服務上,針對每個項目拿出具體的手續辦理清單,盡量壓縮辦理時限,全力爭時間、搶進度、提速度,確保每個落地項目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動工上馬。
主動服務、貼心服務創造出的良好營商環境讓進駐企業吃下了“定心丸”。“以前都是企業求政府辦事,現在可好了,有什么事情政府幫著企業跑腿,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了。”山東天弘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數義不無感慨。山東天弘化學有限公司是由中國萬達集團投資建設,投資41億元建設了9萬噸/年乙丙橡膠項目及原料配套裝置,該項目從2012年6月12日破土動工打下第一棵樁,2013年9月31日正式開車運營,總工期15個半月,相比國內同類企業一次投資興建這么多生產裝置需要3-5年的建設周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建設速度。
“始終堅持把環保和安全作為園區建設的生命線,強化基礎投入和運行監管,才能真正將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打造成高效的生態經濟區。”東營市環保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分局局長李愛濤如是說。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按照“寧缺毋濫”的思路,嚴把產業政策、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三大關口,三年來共將30多個,總投資超過200億元的項目拒之門外。李愛濤介紹:“目前,區內所有企業全部執行最新排放標準,環保投資比例占到企業總投資的6%以上。”
在加大監管的同時,東營港經濟開發區還加大了對安全、環保設施投入力度。投資16億元建設了集中供熱中心,園區內原有自備鍋爐全部關停,推動實現了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投資2.4億元建設了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正在以市場化方式推進一級A標準升級改造;全省唯一的省級石化產品質檢中心已經建成;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園區環境在線監測中心,實現了對企業氣體及污水排放的在線實時監控。2012年,開發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評為“全省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安全標準化示范園區”。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東營市委副書記、市長申長友在到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考察時指出:項目是開發區的生命線,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要按照“大工業、大物流、大產業、大基地”的發展思路,堅持高點定位,大力引進一批高端、高質、高效的大項目、好項目,特別是加強與世界500強企業和國有大型央企的合作,在項目攻堅中求突破、上水平。截至目前,全區投產和在建項目達到80多個,總投資近1000億元,生態化工、現代物流、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培育壯大。近年來,開發區堅持以實施黃藍國家戰略為統領,突出高效生態特色,以建設現代產業基地、生態濱海新城為目標,始終堅持“一切圍繞項目、一切為了項目、一切為項目服務”的理念,不斷加大產業招商、園區招商力度,一批體量大、市場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昔日的荒堿鹽灘如今已經變成一片投資熱土,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在物流產業方面,高起點編制了物流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推進總投資80多億元的中海油、萬通、寶港三大臨港物流園區以及中海油1500萬噸
渤海灣原油上岸終端項目建設。目前,中海油106萬方罐區、萬通200萬方油庫區、寶港國際63萬方油品、精細化工品罐區全部投入運營;中海油1500萬噸渤海灣原油上岸終端項目一期工程年內建成,全區液體化工品一次性倉儲能力超過400萬方。在推動以上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強力推進萬佳港航60萬方庫區加快建設,計劃到2015年,開發區液體化工品一次性倉儲能力達到1000萬方,為建設國家重要的石油儲備基地奠定基礎。在化工產業方面,全面提升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編制完成的石化產業發展規劃,形成以石油化工為主體,以“化工新材料和特種化學品”為特色,以氯堿化工、生物化工、合成材料深加工為產業配套的生態化工體系,吸引產業鏈上優勢企業進駐開發區,推動生態化工產業集聚發展。目前,神馳石化、海科赫邦、萬達天弘等項目已投產,總投資180億元的聯合石化大型芳烴項目、與齊魯石化合作的年產26萬噸丙烯腈項目已開工建設,與世界500強企業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合作的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3000多億的工業產值和50億元的地方稅收,真正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最大引擎。
同時,為提升開發區對外開放水平,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正在積極推進東營綜合保稅區的爭取工作,目前海關總署已正式啟動審批程序,正在征求國家有關部委的意見。東營港經濟開發區還緊握政策脈搏,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決定,積極促進民企與央企、外企的合作。目前,已有萬達集團與中石化合作的丙烯腈項目、東營市5家地煉企業與中石化合作的聯合石化項目、海科集團與世界500強荷蘭阿克蘇諾貝爾公司的合作項目等許多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