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周先生正在看皮劃艇比賽直播。
2001年亞洲賽艇錦標賽上周婧(右一)與隊友的合影。
周先生向記者展示周婧在大賽中獲得的獎牌 。
從2006年至今手掌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如今手上已經布滿老繭,7年的苦練讓賽艇運動員周婧在全運會上憑借自身實力挺進決賽,在單人雙槳賽艇項目中獲得第六名 ,今年22歲的周婧是咱即墨老鄉。9月2日,記者采訪了正在觀戰的周婧父母,說起周婧這些年的成長,他們有說不完的話。據了解,周婧曾在2011年的亞洲賽艇錦標賽榮獲女子四人雙槳冠軍,對于全運會上的成績她表示有些遺憾,最大的夢想是能在更大的舞臺上比賽,取得佳績回報父老鄉親。
■結緣 初中畢業踏上皮劃艇道路
9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周婧的家中,電視上正在直播當天的賽艇項目比賽,父親周先生和母親蘭女士都圍坐在電視機前。“孩子從16歲那年開始練體育,當時剛初中畢業 。”父親周先生回憶,周婧走上體育道路還有一個小故事。2006年周婧初中畢業正在等中考成績,恰巧這個時候青島市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挑選運動員。
“當時周婧個頭已經不矮了,手臂也很長,挑選運動員的人就覺得她挺適合練皮劃艇。”周先生說,16歲的周婧從小學到中學的運動會一場都沒落下,擅長中長跑的她每次都在運動會上拿獎,身體素質和耐力很好。“當時還有很多老師建議她去學藝術,選擇還挺多。”周先生說,最終自己跟女兒商定,如果考不上即墨一中就去練體育,不考慮別的。結果,平時學習成績還可以的周婧中考發揮失常,從此踏上了練習皮劃艇的道路,由此改變了一生。
■曲折 “就是去工廠踏縫紉機我也不練了”
2007年,在訓練中表現出色的周婧被推薦進入省隊二線訓練,高強度的訓練瞬間讓這個17歲的小女孩感到了壓力,但她一直在咬牙堅持著。2007年底,思女心切的父母看望女兒時 ,周婧的堅持徹底崩潰。“當時見到孩子時心里非常疼,手掌指關節上都磨出老繭了,我們在那呆了兩個小時,孩子抱著我哭了倆小時。”蘭女士回憶。
由于在訓練中要經常握槳,周婧的手掌在磨出老繭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次,“去的時候跟我說‘就是去工廠踏縫紉機我也不練了’,非得回青島。”蘭女士說,初中畢業已經兩年,再回學校讀書已經不可能,但是女兒態度非常堅決,于是她們就跟女兒的教練商量也打了申請,離開省隊回到了青島市水上運動訓練基地繼續訓練。
“家庭條件一般,我和愛人都是下崗之后自謀職業,周婧這孩子一直很懂事。”周先生說起自己的女兒感到很驕傲,2007年底回到青島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周婧的想法也在改變,此時的她不再懼怕面對高強度訓練。2009年,周婧再次進入省隊訓練,而這次則是在省隊一線里。
■成績 2011年亞洲賽艇錦標賽奪金
說起周婧的參賽經歷,她的父母回憶說省里的賽事參加過不少,但是真正參加大賽還得從2010年說起。這一年,在省隊訓練了不到兩年的周婧獲得參加全國水上運動會賽艇比賽的資格,比賽中周婧和隊友奪得了女子八人單槳有舵手比賽項目的第一名,這是她第一次在國內比賽上奪冠,此后她在訓練中有了更大的動力。
2011年亞洲賽艇錦標賽于10月16日至17日在韓國華川郡舉行 ,山東省運動員周婧、郭淋淋 、周靜 、王曉萌以6分39秒79的成績獲得女子2000米四人雙槳的冠軍,奪得了該項目的金牌,這也是周婧第一次在世界級的比賽上奪得的首枚金牌,比賽結束后,周婧給父母打電話激動地哭了。
■親情 看不到直播 老人一直打電話
說起周婧練習皮劃艇的這些年,她的父母一直很關注,“2010年和2011年的時候比賽沒有直播,那時候我們也沒有感覺太激動。”父親周先生說,從2011年周婧奪得了亞洲賽艇錦標賽開始,全家人開始把目光聚集在周婧身上。“我和她母親開始也沒有想到孩子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他說,不但是自己沒想到,就是家里的其他親戚都認為能去參賽就不錯了,根本就沒想能拿金牌。
2011年之后,每逢有周婧的比賽,全家人都會問好比賽的具體時間、有沒有直播等,9月2日當天,為了能第一時間看到周婧的比賽,母親蘭女士一大早就守候在電腦跟前等著看直播,而等著孫女亮相的爺爺為了看電視直播也一直給兒子打電話詢問比賽直播情況,就在記者采訪期間,周先生又陸續接到了幾位親戚詢問周婧比賽結果的電話。
■愿望 想到更大的賽場比賽
采訪臨近結束時,周婧恰巧跟其母親蘭女士打電話,借此機會記者采訪了周婧的賽后感受,“感覺有點遺憾,不過自己已經盡力了。”電話中周婧的情緒已經平復,從其父母口中記者得知就在比賽剛結束后周婧哭著給父母打電話說了比賽成績 ,但周先生和蘭女士對女兒賽場的表現給予肯定,“能在這樣的賽場上展示自己很不容易,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了。”
為了安慰女兒,周先生還特意給女兒發了一條信息,“嫚兒,第六,也挺好。已經很好了,我們沒有白來一趟!”電話中周婧告訴記者,希望自己能有機會到更大的賽場參加比賽,在此之前如果能有機會放假回家,自己要好好放松一下心情。
說起回家的話題,周婧的父母告訴記者周婧已經連續7年沒有回家過年,平時一年也就能回家一次,最多呆一周,一般都是呆2至3天就走。“平時還行 ,但是逢年過節心里空落落的。”蘭女士說,過年的時候想女兒想到流淚是經常事兒,但作為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好好訓練,爭取能參加奧運會。文/圖 記者 賈廣鵬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25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