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11月11日訊(記者 樊蓉 通訊員 盧嵐清)“過去來社區辦事的居民群眾一般是辦理救助、低保和找工作,基本上可以歸結為生活需求。但近幾年來,社區居民的訴求越來越多元化了,有的要求各類傳統民俗藝術培訓以充實退休生活,有的要求能及時掌握街道及社區的各項便民服務政策措施等。”
這些需求集合在一起,對社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推動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落地,2019年11月8日下午,長江路街道社會治理中心聯合曉寧公益服務社、富春江路社區在馬濠公園開展“民俗文化普大眾 社會治理惠人民”主題公益活動。
活動現場人山人海,一片繁忙祥和的景象。有的居民群眾圍坐在刺繡、面人、剪紙、針織等傳統民俗活動攤點旁,在曉寧公益服務社專業老師的手把手教導下,興致盎然的做起了手工;有的居民群眾聚精會神的聆聽著工作人員關于ETC辦理、垃圾分類和防詐騙等各類政策知識的講解;有的居民群眾借此機會,為長江路街道的發展獻計獻策,提出自己寶貴的建議……
不知不覺,活動接近尾聲了。面對居民群眾關于下次公益活動何時舉辦的期盼,工作人員回答道:“類似的傳統民俗藝術培訓活動,長江路街道各社區幾乎每天都有開展;街道及社區的各類便民服務政策措施等可以通過前往就近社區或者關注街道公眾號、社區公眾號等方式得知。我們今后會多舉辦公益大集活動,但也希望咱們呼朋喚友一起多參加社區舉辦的各類公益活動。”
社區不能只“看著好”,還要“住著好”。據悉,長江路街道引入社會組織,通過第三方力量介入社會治理創新,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睦鄰文化活動,不僅推動了社會治理向基層下移,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更為居民創造了良好的溝通親近機會,拉近了鄰里關系,營造了和諧氛圍,進一步加深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助推長江路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編輯: 董皓]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88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