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育嬰很快上崗,一個月掙5000元!青島織密家門口服務網,托起重點群體“技能飯碗”
55歲的白佑英通過社區培訓考取育嬰師證,月增收5000元;23歲的待業青年小林在社區夜校“蝶變”為短視頻創作者,實現技能就業;張家樓農民黃秀芹放下鋤頭拿起畫筆,變身簽約畫師,月均創收3000元……
近年來,青島市依托遍布城鄉的400家“就享家”樂業服務站,加速構建“家門口”培訓就業服務閉環,不斷拓展技能培訓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的新場景、新路徑。如今,便捷多元、觸手可及的職業技能培訓,正日益成為青島勞動者端穩“飯碗”的關鍵支撐。
鄉村課堂:數據找上門,送技解民需
在即墨區通濟街道的技能培訓微課堂上,二十余名村民正聚精會神地進行母嬰護理實操演練。“政府搭臺、居民點單,我們把70多門‘接地氣’的實用課精準送達233個村居。”即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王曉娟介紹,即墨區創新“數據找人+社區吹哨”模式,深度對接農村轉移勞動力,特別是大齡失業人員的迫切需求,已開展“培訓進萬家”公益培訓逾1.1萬人次。母嬰護理、養老照護、電商直播等課程門檻低、見效快,手握一技之長的“熟手”在市場上炙手可熱,培訓促就業效果顯著。55歲的白佑英便是受益者:“學會育嬰技能后很快就上了崗,一個月能掙5000元。”據悉,該模式已助力上千名大齡失業人員重返職場,“送技上門”有效盤活了閑置勞動力資源,精準破解了“缺技能”的就業困局。
社區夜校:打造“充電站”,點亮新賽道
夜幕降臨,市北區“樂業市北”社區夜校座無虛席,學習熱情高漲。三十余部手機屏幕前,學員們正在導師指導下全神貫注演練視頻剪輯技巧。
“運鏡要緊扣觀眾情緒節奏。”“社區導師”正為23歲的待業青年小林點撥關鍵要領。通過三個月的系統培訓,小林已蝶變為某熱門平臺擁有上萬粉絲的優質創作者。他深有感觸,“在新經濟浪潮中,過硬的技能才是個人發展的‘硬核競爭力’。”
市北區采用“政府補貼+自費提升”的靈活機制,推動夜校深度融入社區、園區、樓宇,全力構建“15分鐘技能培訓圈”。2023年以來,已密集推出AI實訓、直播電商、咖啡調制等30余門緊貼市場脈搏的熱門課程,累計培訓超8000人次,為青年群體投身未來經濟開辟了廣闊賽道。
農民畫室:拿起“油彩筆”,繪就共富圖
走進綠澤畫院,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達尼村農民畫師黃秀芹正全情投入,按訂單要求精心繪制油畫。作為簽約畫師,黃秀芹利用農閑時間創作,月均增收3000余元。她感慨,“前半輩子圍著土地轉,真沒想到后半生還能靠畫畫吃上‘藝術飯’。”
為深挖鄉村文化潛力,助力村民就業增收,在西海岸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張家樓街道實施的精準“滴灌式”培訓過程中,達尼村與綠澤畫院于2023年聯手創辦農民畫校,免費向村民教授油畫技藝。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村民可簽約成為畫院畫師,實現靈活性就業。黃秀芹作為首批學員,與綠澤等畫院簽約,是“放下鋤頭拿畫筆,多元增收拓新路”的鮮活典范。
據統計,畫校開辦以來已免費舉辦4期培訓班,特邀西海岸新區美術家協會、西海岸新區文化館和綠澤美術館專家親臨授課,累計培訓村民100余人次,孵化20余名農民簽約畫師,建立了可持續的訂單化收入模式。近兩年,西海岸新區受益于精準“滴灌式”培訓的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重點群體達4900人次,不僅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更有力激活了鄉村文化產業,生動繪就了一幅技能賦能鄉村振興、助推共同富裕的錦繡畫卷。
下一步,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深入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以“資源共享、精準匹配、閉環服務”為核心抓手,依托“就享家”服務站網絡,常態化開展重點群體技能需求調查,動態更新培訓課程,持續推動技能培訓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就能便捷提升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穩穩端牢屬于自己的“技能飯碗”。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昌威 通訊員 呂鴻飛)
- 糧滿倉·好豐光丨新農人:小桔梗“鏈”動大產業,淄博“90后”托起鄉村振興致富夢
- 恒豐銀行青島分行成功落地 首筆5000萬元分離式保函 銀擔協同創新賦能企業輕裝前行
- 山東省高密市織密未成年人保護網
- 城陽故事 | 孫繼巧——用腳步織密社區“平安網”
- 2天下了5000個大明湖!山東11市仍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 260BP利差誘惑,美元理財規模飆至5000億!業內人士:下半年增長或乏力
- 山東日照:“鴕鳥姐姐”用直播托起“鴕鳥夢”年入百萬,帶動村民致富
- 諸城市司法局密州司法所“四個聚焦”織密未成年人保護網
- 清理“韋東奕”假冒仿冒賬號超5000個!網信公安重拳出擊整治謠言亂象
- 被控受賄近5000萬元,上海交通委原副主任王曉杰認罪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