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指數屢創歷史新高!盈利能力回升,年內上漲超16%
2025年以來,A股銀行板塊一直保持年初以來的強勢,工商銀行等國有大行股價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業內觀點認為,展望后市,銀行個股基本面預期改善帶來估值進一步修復,有望繼續保持穩健上漲的態勢。
6月25日,A股銀行板塊繼續強勢上漲。7月10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股價均創出歷史新高,助力滬指重回3500點。8月6日,農業銀行以2.11萬億元的流通市值,超過工商銀行成為A股新晉“流通市值之王”。截至8月11日收盤,同花順銀行指數年內累計上漲超16%,大幅跑贏主要股指。
公募基金、險資紛紛進場,加大對銀行股的配置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對于銀行股的持倉總市值超過2053億元,環比一季度增長27%。其中,全市場共有93家基金公司的353只公募基金持有農業銀行A股,持股數量為10.37億股,持股市值達60.97億元。2024年以來,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等大舉建倉銀行H股。
銀行股價上漲也影響了部分銀行的增持計劃。
8月8日,成都銀行公告稱,由于該行股價持續超過原增持計劃設定的價格上限,成都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增持主體擬對原增持計劃進行合理調整和變更。
8月10日晚,華夏銀行披露股份增持計劃的進展公告。公告顯示,華夏銀行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部分總行部門、分行、子公司主要負責人及業務骨干,計劃自2025年4月11日起6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以自有資金共計不低于3000萬元自愿增持該行股份。
此外,華夏銀行在公告中表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受定期報告信息披露窗口期與二級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行內增持計劃暫未實施。
對于銀行股持續走強的影響因素,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分析,“首先是基本面的實質性改善”,經過多年的風險化解和結構調整,銀行業資產質量明顯提升,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撥備覆蓋率保持合理水平。
在基本面改善的基礎上,政策環境的邊際改善成為另一重要推動力。曾剛進一步分析,監管層對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更加明確,包括降準釋放流動性、優化監管考核等,為銀行業發展創造了更好的外部環境。
展望2025年銀行板塊的走勢,東興證券研報認為,隨著中長期資金入市、指數化投資推動銀行配置價值增強。在利率中樞下行趨勢下,高股息標的配置價值增強。同時,逆周期調節政策成效逐步顯現,銀行個股基本面預期改善帶來估值進一步修復。未來,銀行股有望繼續保持穩健上漲的態勢,成為市場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記者 王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