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場館!“智能+專業+休閑”,讓健身細節感拉滿!記者體驗試運營中的浮山全民健身中心
8月1日,位于浮山森林公園內的浮山全民健身中心正式投入試運營,至今已滿20天。作為市辦實事重點項目,該健身中心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開放后,更是吸引大量運動愛好者前來體驗。近日,記者以前來運動的市民身份,第一視角進行實地探訪,體驗這一新建健身地標的最新面貌。
智能又便民,細節感拉滿
步入浮山全民健身中心的運動場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劃一、開闊明亮的運動空間——40片專業羽毛球場排開陣勢,12米挑高設計徹底打破壓抑感,柔和光線自頂棚灑下,不刺眼、不眩目,配合恰到好處的空調溫度,才剛進門,運動的欲望就已悄然點燃。
誰說運動只是流汗?在這里,從入場到離場,每一處細節都寫滿“貼心”二字。
通過小程序提前訂場,無須排隊——系統將在你到場前10分鐘自動亮燈,到點5分鐘自動熄滅。刷臉、掃碼,一秒入場。打完球,一身大汗怎么辦?別急,淋浴間早已備好熱水;忘記帶水?自助售貨機就在旁邊;運動裝備臨時出問題?場館外的專賣店不僅賣服裝球拍,還提供專業的穿線服務。
更令人驚喜的是籃球館的設計。兩側安裝可折疊座椅,不需要時“藏”入墻內,極大釋放場地空間。每只籃筐都可電動升降,而天花板懸掛的智能攝像頭,可以捕捉市民每一個精彩瞬間,賽后可登錄小程序進行查看,運動高光時刻再也不怕錯過。
專業理療師隨時待命,急性扭傷能及時處理
“夾層空間”也已經“激活”。運動康復中心里專業理療師隨時待命,羽毛球膝傷、急性扭傷都能得到及時處理。 “從運動防護到賽后恢復,我們全程護航,”工作人員趙美琪說道,“不只是日常服務,我們也為大型賽事提供保障。”
如果說設施先進只是它的“骨架”,那多元業態融合才真正賦予這座中心以“靈魂”。
在李想珈咖啡館靠窗坐下,點一杯現磨咖啡,俯望樓下球場激戰正酣。匹克球、氣排球、擊劍、乒乓球、舞蹈、體能訓練……幾乎市民能想到的所有運動項目,這里都備有專業場地。
更不用說屋頂還有一片十一人制足球場、兩個網球場和一條400米跑道,在天空與綠意間運動不再是“傳說”。
在地下停車場,剛剛結束運動的市民還可以使用自助洗車服務。
晚上和周末,場地多處于“滿場”狀態
浮山全民健身中心自開放以來,人氣持續攀升。據運營方介紹,自8月1日正式上線預約小程序以來,會員反響熱烈,尤其是每天晚上和周末全天,場地幾乎一直處于“滿場”狀態。即便是在工作日白天,場地使用率也穩定在70%至80%之間,顯示出市民對高品質健身場所的強烈需求。
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用戶可通過微信小程序提前預訂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等各類場地,方便快捷。預定成功后,用戶可通過“刷臉”或掃描二維碼入場,極大提升了使用體驗與管理效率。不少市民表示,線上預定省去了排隊等待的麻煩,尤其適合快節奏的都市生活。
“這里不像以前那種只有場地和更衣室的老體育館,更像一個社區,運動完可以坐下來喝杯東西、聊聊天,甚至處理一下工作,體驗非常完整。”一位帶女兒前來訓練的媽媽這樣評價。
其實,真正讓這里脫穎而出的是浮山全民健身中心真正讀懂了健身者的心:它不是冷冰冰的場館集合,而是一個從運動激情,到康復保障,再到休閑社交的完整生態圈。在這里,你不僅能找到一片場地,更能遇見一種更健康、更便利、也更溫暖的生活方式。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實習生 王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