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國補發力帶火舊家電!二手市場爆單、零件“復活”利用,回收師傅連軸轉見證行業熱
9月8日,青島各大商場家電專區,冰箱、電視、洗衣機、空調等各類家電產品紛紛掛上“國補大力度優惠”的醒目標識,直觀的價格優勢吸引了大批市民駐足咨詢、比價選購,原本略顯沉寂的家電市場再度煥發勃勃生機,銷售員也在現場耐心講解各種優惠力度。
海爾路一商超家電專柜,醒目的國補打折力度,讓消費者眼前一亮。
家電柜臺的冰箱上,明顯的國補打折力度
這股消費熱潮背后,二手家電回收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忙碌。“最初國補政策落地時,我們真是忙得腳不沾地。”青島吉吉收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嚴小衛深有感觸地說。彼時,公司每天要承接十幾個回收訂單,工作人員奔波于市北區等各個區域上門服務。高強度的工作讓搬運師傅們倍感疲憊,“有的師傅一天要扛10多個空調室外機和一些油煙機,晚上回到宿舍累得直接趴在床上就睡著了,腰腿酸痛得厲害,但第二天還是咬牙繼續干。”嚴小衛的話語中滿是對一線員工的體恤,也道出了政策帶動下回收行業的火爆景象。
小港附近,一回收家電的師傅,一次性回收了多個空調,他正在搬運室外機下樓。
悶熱天,回收家電師傅在搬運二手的空調室外機
國補政策的強勁牽引力,不僅讓回收行業迎來高峰,更推動著百姓家中的家電“迭代升級”。如今走進市民家中,智能化、科技化成為新家電的關鍵詞:空調功能更趨人性化,客廳電視兼具4K高清、智能交互等多重優勢,就連日常使用的電冰箱也邁入了“智能時代”。市民蓋女士就是政策紅利的直接受益者,她家中使用了十多年的國產冰箱借著國補優惠成功更換,“一下子省了3000多塊錢(包含商家打折1000元左右),太劃算了!”蓋女士難掩喜悅,興致勃勃地介紹起新冰箱的功能:“不僅能規劃菜譜,還能用手機遠程操控、語音對話,生活方便了不少。”
2024年7月13日,一天回收的舊家電,統一送到位于李滄區的青島吉吉收環境公司
2024年7月13日,晚8時許,忙碌一天的回收家電工人在廢舊家電旁吃晚飯
在青島李滄區的一處廢舊家電回收倉庫,另一番忙碌景象同樣上演。負責人孫衛杰帶領工人們剛忙完一上午的搬運工作,倉庫內已堆放起密密麻麻的舊家電。放眼望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燃氣灶、熱水器等應有盡有,電風扇、老式錄音機、復古游戲機等“老物件”也散落其中。這些新舊不一、款式各異的家電,不僅勾勒出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軌跡,更串聯起一部生動的家電行業“成長史”。
8月27日,回收家電的孫師傅(左一)子啊搬運舊家電
孫師傅搬運回收來的微波爐
孫師傅在拆卸微波爐上的配件
搬運二手空調
回收家電師傅每天穿梭于舊小區爬樓
忙完一會,趕緊補水解渴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看似“過時”的廢舊家電并非毫無價值。“不少舊家電的零件還能繼續發揮作用。”嚴小衛解釋道,對于一些已經停產的老款家電,市面上很難買到新零件,而二手零件恰好能滿足部分消費者“修舊利廢”的需求,幫助他們延續老家電的使用壽命,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忙碌的回收家電公司倉庫,工人們在搬運收回來的物品
二手家電倉庫旁,這里堆滿了廢舊空調、微波爐和打火灶
廢舊家電的電源線堆在一旁
家電倉庫堆積地,工人們在整理回收來的廢家電配件
從2009年踏入家電回收行業至今,嚴小衛見證了行業的起起落落的發展史。在他看來,當下的以舊換新政策意義深遠:“不僅很好刺激了消費市場,更有效推動舊家電形成了回收—利用—再循環的完整產業鏈,促使和加快相關企業加速轉型升級。”他進一步分析,政策帶來的業務量增長,讓回收企業、拆解企業不得不升級設備,其中智能化改造成為重中之重,“這不僅提升了行業效率,也讓整個產業鏈朝著更綠色、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 )
- 巡邏線離不開八大關,參與“救助”不計其數!為破案二十多天連軸轉 ,民警許安保在海邊“書寫”守護
- 半島調查丨高額補貼+高溫影響+旅游旺季=爆單了!不少外賣商家超負荷運轉,半島記者多方探訪
- 二手市場現“機場拿貨充電寶”,商家稱質量放心,安檢員:有機構回收,是否轉賣不確認
- 五一我在“港”!山東港口各大碼頭車船如織,魯遼黃金水道進入“爆單”模式
- “蛇鈔”“蛇幣”受熱捧!二手市場身價翻倍,專家提醒:紀念鈔幣重在紀念
- 一天銷售額“不少于3.5萬元”!節前,即墨服裝市場“爆單”了
- 火熱!年夜飯價格普遍下調 除夕午餐預訂量也“爆單”
- 高溫下的勞動者丨酷暑之中排故障,高空之上“蒸桑拿”!記者跟訪空調維修工,七八月份日日“爆單”
- 奧運經濟丨世界生意!巴黎奧運義烏又爆單,憑什么?
- 新聞周刊丨5部手機連軸轉!她在病床上開家政公司,殘疾女老板9年助上萬人次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