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聚焦丨網購收到這東西,千萬要當心!會爆炸、會“放毒”……已有人受害
干冰,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保鮮材料。
網上買了生鮮,賣家會在里面放上好多干冰防止食物變質,有些餐飲店在上菜、做雞尾酒時,為了營造“仙氣飄飄”的效果,也會使用干冰……
但你知道嗎,干冰如果儲存、使用不當,其實超級危險!!!
把干冰當玩具
14歲少年手指被炸傷
前不久,湖南一名14歲少年維維(化名)在網購的冰激凌箱子里發現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便拿走當玩具玩,捏在手里反復搖晃。
突然,密封袋里的干冰發生爆炸,維維的右手瞬間鮮血直流,拇指虎口處被撕開一道約10厘米的傷口,肌肉組織斷裂外露,還伴隨拇指骨折、關節脫位,整個拇指完全失去知覺。
經治療,維維的拇指保住了,但后續還需長期康復訓練,才能慢慢恢復手部精細動作功能。
前段時間,湖南的一名14歲的小孩在爸爸網購冰激凌的箱子里發現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以為是玩具,便捏在手里反復搖晃。結果密封袋里的干冰突然爆炸,小朋友的右手瞬間鮮血直流,拇指虎口處被撕開一道約10厘米的傷口,拇指骨折。
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
貴州的一個網友把買鮮貨的剩余干冰放入礦泉水瓶后存儲進冰箱,想著之后還能用,結果干冰在冰箱里突然爆炸,單側冰箱門整個炸開,冰箱內的物品也因爆炸四散一地。
這種看似人畜無害的“小冰塊”,為什么會造成如此大的傷害?
干冰不是冰!
-78.5°C 的“隱形殺手”
別看干冰名字里有個“冰”字,但它跟我們平常用水凍成的“冰”,可完全不一樣~
干冰是二氧化碳(CO?)的固態形式,在常溫常壓下不會融化成液體,而是直接升華為氣體,因此也被稱為“固態二氧化碳”。
干冰的溫度低至 -78.5°C,遠低于普通的冰(0°C),是一種強力低溫冷卻劑。想想看,如果把手伸進 -78.5°C的“冰”里會怎樣?
幾秒鐘,僅僅幾秒鐘,你的皮膚就會被“冷燒傷”。血管收縮、細胞結冰、組織壞死——比開水燙傷還要狠!
消防人員用豬肉模擬人體皮膚徒手接觸干冰的后果。
干冰使用不當
可能造成致命危險
■ 爆炸
很多人會將干冰放在冰箱里重復使用,但干冰的升華溫度約為-78.5℃,冰箱冷凍室的溫度在-4℃至-24℃之間,因此干冰放入冰箱后,會持續升華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致使冰箱內部壓力過大,發生爆炸。
■ 窒息
這是干冰最隱蔽,也最致命的“殺招”。
干冰升華產生的二氧化碳,無色無味,比空氣重,會“流”到低處聚集。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 8% 時,人就會像被“奪走空氣”的魚,在幾分鐘內失去意識,昏迷倒下;一旦濃度達到 20% 以上,死亡往往在短短幾分鐘內就會發生,等你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命喪黃泉。沒有刺鼻氣味,沒有明顯征兆,你只會感覺有點困,然后昏迷,再然后......
干冰升華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導致人呼吸困難,如果在較封閉的空間內,短時間就可引發窒息,危及生命。
2024年夏,一名男子在駕駛車輛時突感身體不適,幾近昏迷。原來,該男子車輛后備箱中裝了一箱冷飲,用干冰冷藏,因干冰發生升華,他在密閉車廂里吸入了過量二氧化碳,導致身體不適。
■ 凍傷
干冰是溫度在-78.5℃以下的固態二氧化碳,直接接觸皮膚會瞬間帶走熱量,非常容易造成凍傷,甚至導致皮膚壞死,重則傷及肌肉、骨骼。
如何安全處理干冰?
■ 避免密閉空間放置
切勿將干冰存放在礦泉水瓶等密閉容器中,或保存在冰箱里;干冰要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不要在汽車等密閉空間內存放使用干冰。
■ 接觸必戴防護
不要直接接觸干冰,為避免凍傷,可使用防凍手套或夾子拿取干冰。
■ 受傷立即就醫
當人體皮膚接觸干冰后出現凍傷,應使用凍瘡膏進行處理,若凍傷情況嚴重,應及時就醫。
一旦被干冰炸傷,應馬上就醫,以免耽誤治療。
若干冰爆炸導致塑料、玻璃等包裝碎片刺入身體,應保持原位并立即就醫,盲目拔出可能加重損傷。
■ 不建議儲存干冰
用完的干冰最好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讓它自然升華成二氧化碳。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央視新聞、大象新聞、科普中國、廣州消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