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半島網推出“黨史上的今天”專題,帶您回望黨與人民心...
常家社區老黨員趙玉梅50年堅守初心,懸壺桑梓做群眾健康的“守護神”
半島網5月8日訊 在常家社區有這樣一位老黨員,畢業后,她主動放棄進城工作的好機會,選擇回到醫療資源落后、條件艱苦的家鄉,懸壺桑梓,守護著父老鄉親的健康;50余載初心不改,她行醫足跡遍布王哥莊,成為王哥莊婦孺皆知的名人;她不負信任,用30多年的堅守,親手迎來數千個鮮活小生命的誕生……她就是今年80歲高齡的趙玉梅,一位有著39年黨齡的鄉村醫生。
主動當赤腳醫生,堅守初心50年
1960年,17歲的趙玉梅從嶗山衛校畢業時,很多同學都選擇留在縣里工作,而她卻主動放棄,選擇回到當時醫療環境及設施都比較落后的公社衛生院工作。1961年,她又報名下鄉支援農業第一線,先后在浦里和常家社區,干起了赤腳醫生。就這樣,在這片土生土長的熱土地上一干就是50多個春秋,從青春少年到古稀老人,鄉村行醫,風雨無阻,足跡遍及周邊十幾個社區,將最美的青春奉獻給了農村醫療事業。50余年的堅守,在她看來是一顆醫者的仁心,是自己始終踐行的人生信仰,更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1965年,趙玉梅又多了一項工作——接生員。“接生事關兩條生命,當時的醫療條件和環境都讓自己有所顧慮,開始時一直沒有敢接下接生員這項工作。”經過大隊領導多次談話,做思想工作,最終她接下了這項重擔。她被舉薦參加縣級接生培訓,“為了參加培訓,撇下了剛出生不到百天的閨女和只有三歲的兒子。”歸來后,她認真謹慎,虛心學習,很快工作就得心應手。30多年的接生生涯,她已經記不清接生了多少個新生兒。“周邊十幾個社區30、40歲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她接生的。”他的兒子說道。
在從醫的50余年里,無論是白雪皚皚的冬天,還是風雨交加的夏天,不管風和日麗還是月朗星稀,只要一個電話、一次敲門,趙玉梅都會背起醫療箱,說走就走,及時的出現在需要她的地方。她從沒因為在嚴寒酷暑中出診而抱怨,也沒有因為起早貪黑而后悔。她笑著說道,人生病不分時間,更不分天氣。“有時候一晚能出診好幾次,一夜都睡不上覺;有時候剛端上飯碗,就被人叫去;就是除夕夜也都沒清閑過,有時候剛下上餃子,就被人叫去接生,回來餃子變成了疙瘩湯。”她用平和的語氣追述著往事。故事里并沒有令人震撼的場面,也沒描繪宏大的愿景,更沒有生死抉擇的關鍵考驗。一切都是那樣細致入微、潤物無聲。
扎根農村終不悔,言傳身教成榜樣
不忘初心,堅守情懷。曾有人問趙玉梅,這么沒日沒夜工作,圖的是什么,既沒有高的收入,也沒有好的待遇,她總是笑著說,“憑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醫德、一個共產黨員為民服務的初心。”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趙玉梅與鄉里鄉親有著深厚的感情,深愛著這片用雙腳丈量過的熱土。50年的行醫歲月里,她始終不忘初心,堅守鄉村醫生的崗位,以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守護著父老鄉親的健康,贏得大家的一致稱贊。1988年,她被選為青島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趙玉梅敬業愛崗、擔當實干的赤子之心,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家人,兒女們紛紛以她為榜樣。大兒子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被本組居民推選為居民組長,幾十年來,發化肥、發農藥、宣傳黨的政策、政府及社區的通知,為民服務在一線。大兒媳繼承了她的衣缽,是社區衛生室的負責人。二兒子被社區黨員推選為支部成員,始終以她為榜樣,不忘初心做好為民服務,不但得到黨員居民的稱贊,也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并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