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以“融”提速,以“專”護航,打造卒中救治的齊魯青島模式
半島網8月8日訊 (記者 張家瑞 通訊員 馮萍)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因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大腦,引起腦組織損傷,具有發病急、進展快、危害大的特點,是我國成年人致殘和致死的首要原因。
一旦發病,腦卒中對身體的損害往往是毀滅性的。腦組織對缺血缺氧極為敏感,每缺血1分鐘,就會有近200萬個神經細胞死亡,且這些損傷通常不可逆。患者可能出現肢體癱瘓、言語不清、吞咽困難、認知障礙等后遺癥,嚴重者甚至昏迷、死亡,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正因如此,腦卒中的救治被稱為“與時間賽跑”,而快速識別、及時干預是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的關鍵。那么如何在黃金時間窗內精準識別、快速干預?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卒中中心給出了答案:以腦科中心為依托,打破神經內外科界限,構建“全流程融合、全團隊協作”的救治體系,用“齊魯速度”讓無數卒中患者在與時間的賽跑中贏得生機。
FAST 法則:每個人都該掌握的 “救命信號”
“腦卒中發病急、進展快,4.5小時內是溶栓黃金時間窗,6小時內是取栓關鍵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腦血管病神經外科主任王益華介紹,普通民眾可通過“FAST法則”快速識別卒中,即F(Face 面部):觀察面部是否不對稱、口角歪斜;A(Arm 肢體):檢查肢體是否無力、活動障礙;S(Speech 語言):留意是否說話含糊、無法表達;T(Time 時間):一旦出現上述癥狀,立即撥打120,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救治。
這一看似簡單的識別方法,正是卒中救治的“第一道防線”。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卒中中心的使命,就是讓這道防線后的每一環都高效運轉。
打破壁壘:神經內外科 “無縫融合” 救治模式
“以往的流程可能是內科管溶栓、外科管取栓,而我們是‘一家人’干一件事。” 王益華的話道出了該院卒中中心的核心優勢——自2013年醫院開診以來,就以“腦科中心”為建科理念,實現神經內外科的深度融合,“未來,可能不再有‘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的標簽,只有以疾病為核心,讓最合適的團隊解決最關鍵的問題。”王益華說。
急診“快”字當頭,醫院急診設有獨立的卒中門診,24 小時有神經科專家值守,患者來院后可快速完成識別,區分卒中類型。同時配備快速CT、CTA等檢查,結合專屬卒中高級影像評估系統,即使超出傳統時間窗,也能精準篩選出仍可獲益的患者,避免“錯過時間就放棄”治療的情況。
術前“聯”字為要,神經內外科實行聯合排班,由7名外科醫生與4名內科醫生組成取栓手術團隊,24小時待命。“我們不存在‘你的病人’還是‘我的病人’,都是‘我們的病人’。”王益華解釋,這種模式從根源上避免了科室推諉,一旦需要手術,團隊可立即聯動,內科擅長的溶栓、內外科取栓團隊快速啟動,若需外科開放手術時,醫生也可立即到場,“就像左右手配合,毫無阻滯”。
術后“融”字兜底,博施樓啟用后,醫院卒中患者的術后管理實現了質的飛躍。醫院創新性地打造了完全獨立的神經重癥病區,為神經內外科重癥患者提供一體化診療服務。“我們的神經重癥病區打破了傳統的內外科分區壁壘,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縫銜接。”王益華介紹道。該病區采用統一的護理團隊管理模式,由內外科醫生共同參與診療全過程。患者術后可直接轉入NICU接受專業監護,徹底告別了以往在科室間輾轉的困擾。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患者出現術后突發腦出血等緊急情況時,外科醫生能夠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抵達開展救治,無需重新熟悉病情,響應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數倍。
這一創新模式不僅優化了診療流程,更顯著提升了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的醫療服務理念。
數據說話:黃金時間窗內的 “齊魯速度”
在卒中救治領域,“DTN時間”(患者入院至開始治療的時間)是衡量救治效率的核心指標。國家衛健委要求將這一時間控制在1小時以內,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卒中中心不僅持續達標,更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突破極限。
“我們建立了嚴格的病例復盤機制,每周五下午都會對救治過程進行系統性回顧分析。”王益華介紹道。團隊會對每一例病例展開深入剖析:哪個環節存在時間損耗?評估流程能否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如何更精準?正是這種持續改進的工作理念,使得該中心年取栓手術量達百臺,溶栓和取栓成功率始終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
這份專業自信源自過硬的團隊建設。該中心創新性地要求全體醫師必須掌握腦血管造影技術,將這項關鍵技能打造為團隊的“標配能力”。“就像內科醫生必須會換藥、外科醫生必須掌握穿刺技術一樣,我們要求每位年輕醫生都必須熟練掌握造影技術。”王益華強調,“這種全員能力建設確保了即便同時接診3例急診患者,我們也能從容應對,為患者爭取每一秒寶貴的救治時間。”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卒中中心取栓團隊合影
未來展望:從 “高效救治” 到 “更優預后”
“現有的救治流程仍有增速提效空間。”王益華充滿信心地表示。隨著濟眾樓急診醫學中心改造工程的持續推進,卒中中心即將迎來更高效的檢查通道、更智能的多學科協作平臺,這將為救治效率帶來新的突破。
目前,卒中中心已建立起按疾病類型細分的亞專業團隊運作模式,成功突破了“內科僅負責藥物治療、外科只管手術”的傳統醫療壁壘。“雖然診療手段不同,但我們的目標始終一致‘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王益華說道。
從急診室的快速識別,到手術室的精準施治,再到神經重癥監護室的全面照護,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卒中中心以“融合”理念破除學科藩籬,用“協作”精神搶抓救治時機。在這里,與死神的賽跑從來不是單打獨斗,而是一支精銳團隊的全流程守護:每位成員各司其職又緊密配合,共同構筑起一道捍衛患者生命健康的堅實防線。這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模式,正在書寫卒中救治的新篇章。
-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康灣”!青島三年行動計劃來了→
- 青島膠州:小流域生態建設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
- 膠州:醫共體“護聯醫共?圍術護航”重點專科下鄉義診惠百姓
- 司法部公布名單!青島仲裁委員會入選,意味著什么?
- 青島稅務:稅惠新質生產力,澎湃發展新動能
- 青島稅務多措并舉護航高技術產業茁壯成長
- 青島市衛健委:提升“健康獲得感”,青島公立醫院改革的“破局之道”與“民生溫度”
- 我為民企辦實事①|青島雪達859萬元資金怎么爭取的?
- 動感十足!青島時尚體育節—舞林大會即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火力全開
- “執法藍”護航啤酒節,文明風映照金沙灘——青島西海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全力保障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西海岸會場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