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山東平度 滿枝紅果富農家

2025-08-09 19:20 經濟日報閱讀 (27773) 掃描到手機

青島平度市崔家集鎮的向陽紅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內,農戶在收獲西紅柿。

(資料圖片)

“今天摘了10筐,大概有500多斤,能賣4000多元。”在位于山東青島平度市崔家集鎮的向陽紅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內,種植戶魏相杰忙著采摘、分裝、打包櫻桃西紅柿。

崔家集鎮2600余座日光溫室大棚整齊排列,小燈籠般的櫻桃西紅柿掛滿枝頭,呈現出一派豐收場景,櫻桃西紅柿正成為其富民產業和甜美名片。

鹽堿地結好果

“‘前洼村,鹽堿灘,七分溝,三分田,下場大雨景更慘’,這是我們當地的順口溜,也是當年真實的寫照。”回憶起以前的窮苦日子,崔家集鎮前洼村黨支部書記鞠炳錦不自覺地鎖起了眉頭。

堿性土不養糧,種點啥?——出去看看!2008年,鞠炳錦組織黨員干部、農戶一行20余人前往全國各地“多方求解”。

“我們到了北京、大連、成都等10多個城市,從成本、產量、前景等多維度,找出最適合本地種植的作物。”鞠炳錦說,“后來,又邀請農業專家和專業檢測機構,實地踏勘50余次,進行水質、土壤等成分檢測,最終確定種植番茄類果蔬——類似櫻桃一樣大小的西紅柿。”

說干就干。村里決定,專門拿出一個棚,試種新品種。“我們當時在實驗棚種下12個不同品種的櫻桃西紅柿,出人意料的是,曾經準備淘汰的品種‘釜山88’,十分適合在這片堿性土壤上生長。”鞠炳錦回憶說,“它酸甜爆汁,就像是專為這片土壤而生一樣。”

2009年春,前洼村完成了25戶140畝土地的流轉,建起了22個大棚。正當準備迎來櫻桃西紅柿第一茬收獲時,一場澇災伴隨著大暴雨來臨了。村黨支部立即組織黨員和村民搶救種苗,架起水泵連夜抽水,終于保住了大家的心血和致富的希望。

那一年,以往“十年九不收”的前洼村,迎來了櫻桃西紅柿果滿藤架的好光景。好品質自然帶來好效益,一個種植“釜山88”的大棚純收入就能達到三四萬元,而那時村里戶均收入每年不到5000元。從此,櫻桃西紅柿在這片土地上扎了根、結了果,開啟邁向全國的品牌發展之路。

“除了自然優勢,我們還有一套嚴格的種植管理標準。”青島農恩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孝東說,“我們不光‘養柿’,還要‘養土’,種櫻桃西紅柿的土以潮土、砂姜黑土為主,pH值在7.1至8.1之間最好,而且我們種植過程中使用的都是有機肥和海藻肥料,采用熊蜂授粉,枝上自然熟,綠色天然,不好吃都難哩!”

天然的好水土與合適的氣候,再加上篩選出的優良品種,全鎮合力讓崔家集櫻桃西紅柿收獲越來越多的市場認可。

體系化助發展

2016年,崔家集鎮整合6個經濟薄弱村的扶貧資金共540萬元,高標準建設了占地260余畝的36個冬暖式設施大棚。

2018年,借助前洼村經驗,崔家集鎮探索“黨支部+村經濟合作社+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櫻桃西紅柿種植模式,引導當地進行櫻桃西紅柿的規模化、標準化、體系化種植。

同年,作為經濟薄弱鎮的崔家集成功脫貧“摘帽”,還將產業鏈條從種植向購銷、加工、物流、電商、農資等環節延伸,完成了從“扶貧合作社”向“農創示范體”的體系化升級。

隨著櫻桃西紅柿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畝產時高時低、甜度不一等情況時有發生,“還是得有標準才行!”種植戶馬騰騰提議。

“標準制定關乎著全鎮櫻桃小西紅柿產業的口碑和發展,必須馬上辦!”了解訴求后,鎮政府當即指導農民合作組織成立了崔家集西紅柿行業協會,協同農業農村部門共同參與標準制定。

“我們從茬口安排、施肥方案、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進行規范。”參與標準制定的崔家集鎮工作人員李云光介紹,“如在選土方面,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通氣良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強、微堿性的壤土為宜。”此外,按照冬暖式和春暖式大棚,規范種植時間后,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種植戶的豐收。

耗時半年之久,標準逐漸完善。2021年11月,山東標準化協會正式批準發布《釜山88番茄》《釜山88番茄設施栽培技術規程》兩項團體標準,這意味著崔家集櫻桃西紅柿種植體系化建設有了新突破。那一年,全鎮櫻桃西紅柿的畝產與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

種植標準完善后,智慧大棚建設提上日程。“我們通過智能水肥一體設施、電動放風系統、電動卷簾系統、物聯網系統等新技術,為櫻桃西紅柿打造了高度智能化的‘優生優產’環境。”青島柿柿紅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永大介紹,現在坐在辦公室里就能管控園區所有大棚,通過手機遠程調控水肥供給,真是更便捷了。

“我們還可以根據數字大屏上溫度、濕度等數據參數,實時監控調節,優化種植方案,最大限度從源頭上把好產品質量關。”趙永大說,“利用水肥一體化施肥機,將水肥均勻、定時、定量地噴灑在作物生長區域,實現灌溉和施肥同步進行,化肥利用率提高了60%。”

目前,全鎮在100余座大棚內安裝了智慧農業設備,通過對智慧化技術的綜合運用,有效連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了農業生產智能化,引領小西紅柿整體質量的提升。

好產品創造好品牌。近年來,當地先后推出了“紅甲天下圣女果”“賽西施”“厚道人家”等多個不同品種的西紅柿品牌。品牌多了,但是對外銷售大多各自為戰,為了解決品牌多而不大的問題。當地政府整合資源,全力打造“崔家集西紅柿”品牌。

“近年來,我們緊抓櫻桃西紅柿特色產業向好的發展態勢,堅持乘‘柿’而上‘育’品牌,謀‘柿’而進‘強’品牌,聚‘柿’而強‘保’品牌,走出了一條以‘紅色優品,區域共富,全國名享’為特色的品牌農業發展之路。”崔家集鎮副鎮長李忠剛說。

通過探索種植體系化、管理體系化、品牌體系化路徑,目前,崔家集鎮櫻桃小西紅柿設施栽培大棚總數發展到2600余座,種植面積1.6萬余畝,年產櫻桃西紅柿9700余萬斤,年銷售收入8.8億余元,帶動村民年增收超6億元。憑借這一股紅色“柿”力,崔家集鎮成功獲評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10億元鎮。

帶來創業機遇

說到創業,當地百姓總是說起鞠炳錦書記兒子鞠朋浩的故事。剛大學畢業的鞠朋浩和女友當時在一家央企任職,鞠炳錦和兒子商量,讓他回村做電商。當時做電商的人不多,前景也不明朗。但鞠炳錦鼓勵兒子,并承諾兜底。起初的效益并不理想,后來經過研究探索,開始發展物流平臺,逐步摸索出了成熟化的運營模式,物流產業一天收入達到1萬多元。

人勤地生寶。在崔家集鎮,更多肯吃苦、肯鉆研的年輕人以小西紅柿為“媒”嘗試創業。

每天早上七點半,羅萌準時打開電腦,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一般是先查看是否有滯留單,與客服團隊溝通售前問題,再就是隨時在合作主播群里和各個主播們溝通貨量和品質反饋……反正就是圍著‘小柿子’打轉。”羅萌是崔家集鎮農恩蔬菜專業合作社電商運營負責人,是一名電商領域的創業者,說話做事帶著一股子年輕人的爽利勁兒。

她告訴記者,合作社從2018年開始“觸電之旅”,先后注冊了“番小貝”“厚道人家”等品牌商標,以差異化、個性化的西紅柿品類,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目前合作社線上年銷售額300萬元左右,這個數字不算多,但通過電商平臺可以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直供,也可以收集消費者反饋一手訊息,相信我們的銷售額一定能取得新突破。”羅萌說。

紅果綴滿枝,紅火富農家。在崔家集鎮,像農恩蔬菜專業合作社這樣以“以柿為事”的合作社有近300家,紅彤彤的西紅柿,讓百姓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小西紅柿的深加工產業也開始發展起來。“咱們這一瓶小番茄汁大概需要30多顆小西紅柿經過4道工序制作而成,萃取的都是小西紅柿中的精華,維生素、葉酸、果膠等含量豐富。”青島普諾米斯飲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長青說。

從春野到舌尖,種植戶的收益如何?董長青表示,“由于原料都在本地,運輸成本低,并且采取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保證了品質和產量,同時也保障了種植戶的收益。如小番茄汁,原材料小番茄是從當地向陽紅鄉村振興示范片區訂單式采購的,農戶上午在大棚里摘果,中午就能運到加工車間,形成了從種植、收獲再到深加工的一條完整產業鏈。”

“如今,最初的扶貧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品牌產業和共富產業。我們將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鞏固拓展相關成果,積極探索并延伸西紅柿深加工產業鏈,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崔家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孫杰說。

  1. <strong id="eai4v"><strong id="eai4v"></strong></strong>
    <strong id="eai4v"></strong>

    <bdo id="eai4v"></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石市| 呼图壁县| 伊宁县| 巴楚县| 绍兴县| 屏东县| 陆丰市| 天全县| 五大连池市| 武汉市| 灵川县| 确山县| 哈巴河县| 华池县| 威信县| 武城县| 安新县| 美姑县| 濉溪县| 定安县| 晋中市| 阳信县| 乐都县| 阜平县| 清水河县| 大安市| 子长县| 新晃| 祥云县| 湄潭县| 衡东县| 稷山县| 龙陵县| 南漳县| 洛川县| 万荣县| 时尚| 镇远县| 延庆县| 浮梁县|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