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是老師也是二次元,一個青島姑娘動漫熱里的堅守,熱愛不必向現實妥協
在動漫文化蓬勃發展的當下,有這樣一位特殊的愛好者:她既是一名孤獨癥老師,用專業與耐心陪伴特殊兒童成長;也是一位資深coser,在角色演繹中釋放對動漫的赤誠熱愛。她叫秦麗媛,32歲,教齡8年,cos齡6年。當兩種身份在她身上自然交融,動漫不僅成為她解壓的窗口,更讓她在現實與二次元的切換中,找到了獨特的生活節奏。
初遇動漫:在角色里找到情緒出口
秦麗媛與動漫的緣分,已經十年了,從上學的時候加入動漫社團畢業之后一直沒有躲斷過。“那時候躲在被窩里看《火影忍者》,鳴人不服輸的勁頭總讓我覺得熱血沸騰。”但真正深入cosplay,卻是工作后的事。作為孤獨癥老師,日常工作需要高度的耐心與專注力,“每天面對孩子們的情緒波動,還要處理家長的焦慮,下班時常覺得腦子像被塞滿了棉花。”
5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被朋友拉去漫展幫忙。“滿場的角色像從屏幕里跳出來,有人為了還原一個動作反復練習,有人因為遇到同好笑得像個孩子。”那種純粹的熱愛擊中了她,“原來成年人也能這樣毫無顧忌地釋放熱情。”回家后,她試著模仿《夏目友人帳》中的夏目貴志,“他溫柔對待每只妖怪的樣子,和我面對孩子們時的狀態很像,穿上那身衣服,好像一天的疲憊都被撫平了。”
從此,動漫成了她的“情緒充電站”。備課間隙刷動漫解析,周末躲在房間縫制cos服,“做這些事的時候,腦子不用想教案和康復計劃,只需要專注于一針一線、一眉一眼的還原。”她的cos作品多是治愈系角色,從《海賊王》里溫暖的喬巴,到《咒術回戰》中冷靜的伏黑惠,“這些角色身上的韌性,能悄悄給我面對工作的力量。”
cos之路:從模仿到賦予角色靈魂
對秦麗媛來說,cosplay從不是簡單的“穿衣服”。“選角色就像交朋友,得先懂他的故事,才能演活他的眼神。”她至今記得第一次cos是安迷修,“他是一個很正義的騎士,助人為樂,有自己的騎士原則。在比賽中即使是對手也會幫助其他人,是個非常正直的角色。”
籌備服裝道具的過程,更是充滿挑戰與樂趣。“現在cos的服裝都很貴,至少都要七八百一件,我們一般都是穿過了就掛在閑魚上,讓他們流動起來”漫展上的經歷,也讓她收獲了許多溫暖。去年夏天,她穿著厚重的《鬼滅之刃》蝴蝶忍服裝在展廳拍照,突然中暑頭暈,“旁邊幾個素不相識的coser立刻圍過來,有人遞水,有人幫我撐傘,還有人跑去組委會借冰袋。”那一刻,她覺得“同好”兩個字格外有分量,“我們可能年齡、職業不同,但因為喜歡同一個角色,就能瞬間成為彼此的后盾。”
愛好與現實:讓二次元的光照進日常
作為漫展常客,秦麗媛后來也嘗試當起攤主,售賣自己收集的動漫周邊,偶爾也會擺上幾件特別的物件——那是她教的孤獨癥孩子們制作的簡易徽章和手繪卡片。“孩子們對色彩和圖案很敏感,他們畫的動漫角色雖然線條稚嫩,卻有種特別的生命力。”她從不刻意強調這些作品的“特殊”,“就想讓大家單純覺得‘這個圖案挺可愛’,就像對待孩子們一樣,不戴有色眼鏡。”
有次,一個初中生模樣的男孩買下一枚孩子畫的皮卡丘徽章,得知是特殊兒童的作品后,又跑回來多買了三枚:“我妹妹也喜歡畫畫,我想告訴她,用心畫的東西都值得被喜歡。”這件事讓秦麗媛很觸動,“動漫的意義不就是這樣嗎?打破隔閡,讓不同的人找到共鳴。”
如今,她依然保持著“工作日教書,周末追漫”的節奏。同事有時會打趣她“一把年紀還玩角色扮演”,她總是笑著回應:“正是因為工作需要理性和耐心,才更需要一個地方讓感性自由生長。”在她看來,動漫和工作其實有著共通之處,“都是在用心理解一個世界,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應它。”
動漫熱里的堅守:熱愛不必向現實妥協
聊起如今的動漫熱,秦麗媛感受頗深。“剛玩cos時,漫展也就幾千人,現在動輒上萬人,連爸媽都知道‘原神’‘咒術回戰’。”她樂見這種變化,但也有自己的堅持:“商業化能讓更多人了解動漫,但不能丟了初心。”她拒絕過一些要求“過度暴露”的商業合作,“cos是為了靠近角色的靈魂,不是博眼球的工具。”
在當下,動漫熱已然成為一種席卷全球的文化浪潮,深刻地融入社會生活的肌理,從大眾娛樂的日常消遣,到文旅產業的創新驅動,動漫正以其獨特的魅力重塑著文化消費格局,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與商業價值。記者特別采訪到青島幻夢文化的主理人,策展無數次的資深二次元蘇克老師。他坦承,現在青島的動漫文化氛圍已經屬于全國前排,甚至部分漫展已經趕超北京。每逢大型漫展,現場總是人頭攢動,像上海的CCG EXPO、BilibiliWorld,每年都吸引著數十萬人次的觀眾,門票往往提前數周就被搶購一空。在社交媒體上,動漫話題的熱度也居高不下,微博上與動漫相關的話題閱讀量累計超過數千億,抖音上動漫相關視頻的播放量更是高達數萬億次,“二次元”相關的熱門話題頻繁登上熱搜,成為網友們熱議的焦點。
動漫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它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遞著價值觀、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中國動漫也在積極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通過動漫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如《中國古詩詞動漫》系列作品,將古詩詞與動漫相結合,以優美的畫面和動人的音樂,詮釋古詩詞的內涵,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形式走進年輕人的視野,增強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另外動漫與文旅的融合,不僅能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旅游體驗,也為文旅產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甚至多地嘗試動漫元素與傳統景區的融合,為景區帶來了新的生機。
采訪結束時,秦麗媛正準備去參加一場小型漫展,背包里裝著剛熨燙好的cos服,還有幾個孩子們新畫的動漫書簽。“你看,”她拿起一枚畫著夏目貴志的書簽,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上面,“二次元和三次元其實離得很近,只要心里有熱愛,哪里都是舞臺。” 在動漫熱席卷的當下,秦麗媛的故事或許正是無數愛好者的縮影:他們在虛擬角色中汲取力量,在現實生活中認真前行,讓熱愛成為連接理想與現實的橋梁,也讓動漫文化在一次次真誠的演繹中,變得更加鮮活而有溫度。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仲維莉)